• <dd id="ytppq"></dd>
    <th id="ytppq"></th><dd id="ytppq"></dd>

    <tbody id="ytppq"></tbody>
      1. 秦朔:時勢造英雄 假如讓馬云重講一次螞蟻

        • 商洛在線
        • 2020-11-02 15:16:48
        • 來源:第一財經

        一講感恩,二講太極,三講初心,最后再釋放一點敬畏感。

        1

        馬云10月24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21分鐘演講,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會成為中國商界年度最具爭議和影響力演講——如果他不再來一次的話。

        去年馬云也有一個說法產生過類似效應,即“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報”。

        從996到1024,馬云引發的爭議越來越多,無論是來自年輕的碼農還是年長的處長。這個財富頂端的人,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實際處在鄙視鏈下端。

        如若不信,可以去看看他每次演講后的跟帖或彈幕。

        2

        其實馬云1024演講的主要內容,過去基本都講過。

        不妨重溫一下去年8月26日,他在重慶出席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時的演講:

        一、技術是發展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

        二、中國的金融缺乏毛細血管。

        三、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并沒有那么大的風險。

        四、現在很多政府都在設立數據局,我們最擔心的是數據局未來也變成監管局,數據局應該是發展局。

        3

        聽一下,和1024是不是很相似?

        為什么類似的內容和類似的金句,去年波瀾不驚,今年石破天驚?

        因為時間、地點、背景不同。

        這一次,是螞蟻集團即將A+H兩地上市,成為全球自有資本市場以來最大規模的IPO。萬眾矚目的高光時刻,螞蟻的實際控制人突然來了這樣一篇好像壓抑很久、劈頭蓋臉的講話,當然會引起很多來自傳統金融界的詬病,比如:

        “披著高科技外衣,本質是超高杠桿的信貸,尤其是次級消費貸”;

        “只鼓勵客戶消費,不提醒客戶的償債與利息承受力,是把隱患交給社會”,等等。

        馬云說自己是“金融的外行”,這話深具諷刺意義,讓傳統金融從業者五味雜陳。因為誰都聽得出弦外之音——內行和過去在一起,外行才和未來在一起。

        我向多位銀行業者詢問對馬云演講的看法。他們都承認銀行存在弊端,特別是坐擁龐大資金,卻讓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自彈自唱,無助于實體經濟發展。即使資金最后流到實體一端,由于鏈條過多,也加高了資金成本,加劇了借款人負擔。

        他們也認可螞蟻的價值,即借助阿里的生態優勢和技術的優勢,能夠更精確地識別借款人的風險特征,從而幫助合作的銀行放款給很多需要錢、有還款能力、但以前得不到服務的借款人。這樣也有助于他們提高儲蓄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加銀行的收益。

        他們更希望通過和螞蟻的合作,實現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提升智能化的獲客、產品設計、營銷和風控能力。

        但幾乎所有人都說,馬云的講話很不聰明,缺少智慧,“后遺癥”會很久。

        他談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但選了一個錯誤的時間,而且用了并不那么明智的方式。這就是馬云的1024演講。

        4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讓馬云重講一次,他該怎么講?

        我的建議是三講。一講感恩;二講太極,也就是金融與科技、監管與創新、銀行與螞蟻之間如太極一般的融合相濟關系;三講初心,也就是螞蟻究竟在做什么,為什么。最后再釋放一點敬畏感,盡管螞蟻如日中天,但鑒于金融的全局性、外部性、周期性、波動性影響,如履薄冰是必須的態度。

        先說為什么感恩。

        截至上周收盤,阿里巴巴市值為8200多億美元,螞蟻即使按發行價估值也超過3100億美元,合計11300億美元??紤]到螞蟻上市的價值抬升以及菜鳥網絡、阿里云等資產的潛在價值,幾乎可以斷定,用不了多久(比如兩三年),阿里系將成為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經濟體。

        目前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是蘋果,上周收盤市值18600多億美元。

        如果將阿里系的市值按1.5萬億美元估計算,大致等于中國年度GDP的10%。

        阿里系的源頭,是1999年在杭州一個小區的三室一廳誕生、由18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年輕人創辦的公司。15年后,完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阿里巴巴上市);19年后,完成了當年全球規模第二的IPO(香港上市);21年后,完成世界規模最大的IPO。然后,再幾年,成為世界最大市值的公司。

        這是全球商業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超越之前一切記錄。再怎么驕傲也有理由。

        但英雄造時勢的另一面,也是時勢造英雄。

        時勢之一:互聯網。在互聯網世界,縱然不能說絕對是贏家通吃,但網絡效應和支配性影響力的正循環加強,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時勢之二:中國。這里包括了中國制造、中國的基礎設施、中國網民的數量等因素。

        時勢之三:制度與政策。包括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創業創新的政策推動、私人數據管理的相對松弛。

        我問的銀行和國有支付機構的管理者說:“和螞蟻比,我們才叫嚴格管制;和我們比,螞蟻才是網開一面。”

        一家外資資管機構高管對我說:“馬云成功的一個原因是政府給了他探索的空間。也許是監管部門一開始不懂,所以不管不顧,也許是他們有意識留出縫隙,給創新一定的包容,也許是雙方博弈的結果??傊?,美國不可能出現阿里和螞蟻這樣無邊界擴張的巨人,華爾街已越來越‘律師化’,美國的民意也對大資本、數字科技巨頭越來越警惕。”

        感恩,至少首先是感恩,這不可缺少。在如此的巔峰時刻表達感恩,更不多余。

        5

        接下來說說太極。馬云一直打太極,但這次演講很不太極,他講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四不”:

        不要用治老年人的病的辦法治年輕人。針對的是國際的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協議)。

        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針對的是監管的條條框框。

        不要用搞當鋪的思想搞金融。針對的是銀行。

        不要從監管角度去找數字貨幣的方向,要從市場找,從需求找,從未來找。針對的央行數字貨幣。順帶說一句,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未來大行其道,支付領域從雙寡頭到三足鼎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這“四不”有沒有道理呢?都有道理。但太極是以圓化直,不是硬梆梆直來直去。

        太極并不掩蓋問題,但太極的說法大致是這樣的——

        巴塞爾協議很重要,但國際金融界也一直在研究監管的成本問題,以及可能帶來的金融體系信用創造能力下降、流動性水平降低等問題,有研究就顯示巴塞爾協議3可能推升各國信貸成本約60~80BP。

        此外,巴塞爾協議是基于傳統風險計量的方法,而數字金融模式在風險識別時,主要依靠的是全場景的行為數據和關系數據,使借款人的畫像更豐滿和精準。比如螞蟻的AlphaRisk智能風控系統,通過風控模型的自學習、自進化分析,能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分析欺詐企圖,并迅速制定對策,成效非常明顯。對這樣的系統所支持的金融服務,是不是可以考慮更加動態靈活的監管方法,而不是簡單照搬巴塞爾協議的資本充足率要求?

        關于被作為“當鋪思維”代表的銀行,太極的說法可能是——

        銀行在中國金融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螞蟻和銀行一直有著各種合作,在自身發展中也得到了銀行的很大支持。

        比如2010年的快捷支付,使得用戶不用開通網銀就能在支付寶頁面完成支付,讓支付成功率一下子從不到70%提升到95%,這就要感謝當時建設銀行的領導。通過與銀行合作,讓用戶的支付寶賬戶直接關聯自己的銀行賬戶,用戶輸入支付寶密碼后,能直接從綁定的銀行卡扣款。當時建設銀行率先支持了這一創新機制??梢哉f,快捷支付起碼讓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加速了幾年。

        今天,螞蟻和銀行有更廣泛的合作,共同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目前與螞蟻合作開展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已有約100家,螞蟻微貸平臺上98%的資金也都來自銀行等合作伙伴……

        經濟和社會的進化,往往都是由增量創新先推動的。但這種進化不像一個人換手機,有了新款就拋棄老款。社會是高差異的,因地因人而異,因此增量和存量之間會是長期并存、帶動互動、各有其位、漸變演化的復雜過程。

        所以,離不開太極的精神。

        6

        馬云的1024演講,最該講、已經做了卻沒有講的內容,是螞蟻到底是什么,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如果說實現史上最大規模IPO的公司,商業模式就是監管套利和高利貸,那就完全搞錯了基本事實,“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螞蟻旗下,支付寶有10億用戶,有差不多5億用戶和超過2000萬的小微經營者用過阿里小貸、花唄、借唄和芝麻信用分,有超過6億人用過余額寶、幫你投和螞蟻財富,3000多萬人用過好醫保,1億多人用過相互保。

        在無比龐大、表面樣樣俱全的傳統金融服務業之外,竟能長出這樣的大森林,只能說明,原來我們自以為完備的金融體系,其實際覆蓋能力、真實服務能力,太殘缺不全了。

        無數經常被忽略、不受“正規金融”待見的草根人群,那些如同螻蟻的沉默的大多數,匯聚成螞蟻的堅實底盤。在他們無數次的“掃一掃”之中,螞蟻積累了數據,對他們建立了信任,當他們需要時毫不猶豫地給予信用支持。

        為無數用戶提供的服務和解決的問題,定義了螞蟻的價值。

        因為阿里和螞蟻,帶動了千萬級規模的相關就業,無數人通過就業和創業找到了尊嚴、光榮和時代感。在貴州銅仁的萬山區,從山里遷出的貧困人口,通過一根網線,每天在電腦上做數據標注,加入到人工智能視覺識別的行列中。也許這是很初級的工作,但他們也在努力地和時代銜接。

        因為阿里和螞蟻,中國的網購在社會零售中的占比比美國高1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C2B的反饋速度更快,供給側的效率更高;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供應鏈金融中的“蘿卜章、假合同”迎刃而解,金融機構基于真實合同也敢于放款了。

        所有覺得監管就是天經地義的人,請多多傾聽被監管者的心聲,特別是他們服務的對象的心聲。

        7

        2019年5月,一次務虛會上,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停車場一定要有桿呢?”

        停車桿的存在影響著車輛進出的速度。但幾乎所有的停車繳費方案中,前提都是停車桿天經地義的存在。若沒有桿,若不停車,如何收費呢?最終的答案是:只要停車場的入口安裝有攝像頭,記下了車牌號,車牌號又和支付賬號綁定,便可以自動實現扣款,停車桿就毫無意義了。

        從馬云創辦阿里巴巴開始,他一直在打破。這只是一個稀松平常的案例。

        打破過去的路徑依賴,打破依賴著過去路徑的既得利益,打破常規思維的習慣,不容易;做出用戶真正歡迎的好產品好服務,證明“打破”的價值,更不容易。

        無論破還是立,馬云和阿里、螞蟻都努力去做了,借互聯網之天時,借中國之地利,以人為本,敢破,能立。最后讓每個人自己去選擇。

        阿里和螞蟻能成為獨一無二的壟斷者嗎?這是一個很大的擔心,但市場經濟下永遠有競爭,有老對手,有新一代的挑戰者。更重要的,監管是永不消失的電波,無論你想與不想,它都會向你發出聲音。

        馬云,這個偉大的,有著無限思維的改變者,和我們同在一個時代,也改變了我們的時代。這是我們的幸運。盡管他那不遮不掩也遮掩不住的殘缺,總是讓人留下遺憾。(秦朔)

        ?
        av在线 网站观看
      2. <dd id="ytppq"></dd>
        <th id="ytppq"></th><dd id="ytppq"></dd>

        <tbody id="ytppq"></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