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ytppq"></dd>
    <th id="ytppq"></th><dd id="ytppq"></dd>

    <tbody id="ytppq"></tbody>
      1. 揭陽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提質增效 陣地下沉近距離解決群眾所憂

        • 商洛在線
        • 2022-09-02 10:09:22
        • 來源:南方日報

        山水田野間,潮式祠堂內,伴隨陣陣清脆的快板聲,揭陽尖山村的孩童們用“潮語”傳唱黨的政策,鄉音回蕩、引人共鳴。

        文明之力恰如榕江之水,悠悠穿城而行,滋潤揭陽這座千年古城,更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并在歲月流轉間內化為古邑之雅的風骨,外踐于邁向新征程的鏗鏘步伐。

        “我是黨員,有事‘滘’我”黨員志愿服務隊伍,解決民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及最高頻事項;潮語“三句半”用百姓語言將國家方針政策“聲”入人心;“榕樹下的微課堂”讓黨的歷史更接地氣地“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以來,揭陽持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服務打造宜居環境、宜業基礎、宜游項目,多措并舉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用心用情用策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揭陽。

        打造精品

        小舞臺唱響黨建品牌

        “現在每次課堂都有新主題,不僅能聽到宣講員講黨史,還能學習森林防火、養老保險、宅基地審批等知識。”榕城區仙橋街道西岐村村民陳薰填口中的“課堂”,是近年來當地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榕樹下的微課堂”。自2020年以來,這種別開生面的宣講活動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末梢神經扎實到基層,持續推動揭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我們希望通過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黨的聲音,傳播新時代正能量。”尖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偉龍介紹,用“潮音潮調”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熱點時事、紅色故事是尖山村以“榕樹下的微課堂”為基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出來的精品項目,目的就是為了用“百姓話”化繁為簡,以“身邊事”化虛為實,讓群眾在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揭陽已廣泛開展講樹新風、疫情防控、關愛幫扶、健康教育、移風易俗等文明實踐和主題教育活動超1.5萬場。

        品牌其表,文明其里,不斷打造特色品牌活動的背后,是揭陽市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品牌為抓手,以小舞臺、小活動為載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揭陽路徑”逐漸鋪開。

        陣地下沉

        近距離解決群眾所憂

        下午3時,在御江南住宅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不少業主正在查看9月份的主題活動安排表。“雖然在業主群也會通知我們,但還是想提前知道,不想錯過。”住戶陳姨說。

        家門口舉辦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活動,這是揭東區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擴面、提檔升級的創新之舉。自今年5月啟用以來,御江南住宅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已先后舉辦迎“六一”兒童節主題活動、“文明社區·你我共建”的薩克斯風音樂會、“快樂暑假 安全相伴”公益活動等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

        “小區樓下就有活動,這樣大家不會回到家中就閉門不出,鄰里之間的關系也有了提升。”談起這個總面積約170平方米的實踐點,陳姨豎起大拇指。

        文明所向,群眾所盼。在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揭陽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延伸至村道巷尾,深挖并解決群眾的問題和困難,實現文明創建與社會治理的同頻共振。

        在揭東區白塔鎮霖田村,村內的8個片區網格共設置了12名網格員。“網格員和群眾就是鄰居,彼此熟悉。”黃曉淳是象鼻山片區的網格員,服務著片區內的258名村民。從疫情防控,到衛生整治,再到調解糾紛,這名皮膚黝黑的小伙子都沖鋒在前,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作為國家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單位,近年來揭東區以“一周一活動,一月一主題”的方式,進行常態化志愿服務。同時,除了向基層進行“派送式”志愿服務外,各基層實踐站、點也開通“點單式”群眾信箱,進行精準式志愿服務。

        陣地下沉,力量下沉,文明之花綻放在揭陽城的每個角落:普寧市“厝邊大姐”巾幗志愿服務隊為鄉村獨居老人送上防疫禮包;揭西縣交通文明志愿者勸導市民對違規騎行說“不”;榕城區志愿者入戶號召市民培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據統計,目前揭陽全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5個、實踐所168個、實踐站1497個,榕城區、揭東區、普寧市、揭西縣已實現鎮(街)、村(社區)全覆蓋,各類志愿活動參與志愿者累計超24萬人次,參與群眾超350萬人次。

        匯聚合力

        向心力激發發展活力

        最近這段時間,“白天上山收割竹筍,傍晚驛站圍坐聽課”成為了揭東區埔田鎮牌邊村村民們的日常。

        “8月份竹海驛站舉行了5場主題活動,有民法典宣講、八段錦教學、農作物栽種講座等,場場爆滿。”牌邊村黨委副書記江智勇介紹,近年來該村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行走在牌邊村,處處可見村道筆直整潔、竹林綠意盎然、民居古樸素雅,而在村廣場中心的荷塘之上,雕花九曲橋更是引人注目。“過去是村廣場是老寨場,到處是亂丟亂放的筍殼,真沒想到如今能變化如此之大。”村民盧靜吟說。

        埔田鎮黨委委員郭慶南同樣深有感觸。在他看來,牌邊村的美麗蝶變來之不易。“在推進牌邊村的鄉村建設過程中,村民們常常有‘為什么要建’‘怎么建’‘用誰的錢’等困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遲緩。”

        對此,牌邊村村“兩委”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工作抓手,通過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是什么”“民法典如何影響你我”“土地流轉怎么轉”等主題課堂,讓老百姓做明白人,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向心力。

        人心齊,泰山移。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牌邊村已先后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完成村道巷道硬底化、廁所革命、雨污分流、垃圾處理等建設。隨后又陸續建成文化公園、旅游觀光停車場等公共設施。2019年底,該村更是投資6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500平方米的竹海驛站,形成了獨特的綠色田園和竹林景觀,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來。

        “通過主題課堂,大家都知道黨的政策是為我們好?,F在凡是村里有什么規劃,大家都紛紛出謀劃策,都想為家鄉盡一份力。”村民陳英漫說,隨著村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逐步推進,村中賭博、酗酒等陋習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淳厚文明的鄉風和村民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將精神文明創建與美麗圩鎮建設相結合,是埔田鎮解鎖“發展密碼”的有益探索。這個依山小鎮,在持續鞏固竹筍產業鏈的同時,也讓當地人民群眾享有了更高品質的生活。

        今年6月,揭陽市委、市政府召開2022年揭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全體(擴大)會議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議,強調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服務打造宜居環境、宜業基礎、宜游項目,提高城市治理常態化、精細化水平。

        厚植文明沃土,點點滴滴都將匯聚成發展的強大動能。自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以來,揭陽以精耕之勤標刻城市文明新高度,托起人民群眾的美好未來。

        那些可見可感的改變發生在揭陽人民的身邊:市市場監管局等6個試點單位推出“打包一件事”“一窗辦通”窗口等便民舉措,政務環境進一步提升;全市建成68所鄉村學校少年宮、覆蓋63個鎮街,未成年人活動陣地建設縱深推進;設立約700個雷鋒志愿服務點,建立以應急救援、預防犯罪、公益尋失、訪貧問苦等為服務內容的專業社會志愿團隊超過20支……

        今年,揭陽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了今后五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當前,揭陽全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工作理念,聚焦城市建設與管理提升,突出市民文明素質培育,把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轉變成為民辦實事的過程,持續彰顯千年古城的魅力和活力,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助力打造活力古城、濱海新城、產業強市。(記者 韓安東 唐楚生 陳婷婷 見習記者 黃嘉葉)

        標簽: 精神文明建設 文明城市創建 志愿活動 宜居環境

        ?

        推薦More

        av在线 网站观看
      2. <dd id="ytppq"></dd>
        <th id="ytppq"></th><dd id="ytppq"></dd>

        <tbody id="ytppq"></tbody>